發(fā)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處罰有哪些
交通事故逃逸處理指南
一、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處罰
交通事故后逃跑的處罰分兩種情形處理。第一種情況是不構成犯罪的情況。司機撞人后逃跑但沒有造成嚴重后果,這種情況會受到行政處罰。具體處罰是罰款200到2000元,還可能被拘留不超過15天。
第二種情況是構成犯罪的情形。這種情況要按交通肇事罪判刑。法律規(guī)定三個量刑標準:造成重傷、死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判三年以下徒刑或拘役;逃跑或有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判三年到七年徒刑;因逃跑導致傷者死亡的,判七年以上徒刑。
法律依據(jù)來自《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條和《刑法》第133條。這兩部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不同情況下的處理辦法。
二、判斷逃逸行為的關鍵要素
認定逃逸行為需要看三個關鍵點。第一個是司機的主觀想法。司機逃跑主要是為了逃避救人責任和法律責任。雖然交通事故本身是過失行為,但逃跑這個動作屬于故意行為。
第二個要看客觀事實。司機必須確實存在違法行為。如果司機原本沒有違反交通規(guī)則,或者違規(guī)行為和事故結果無關,或者司機在事故中負次要責任,這些情況都不能算作逃逸。
第三個要看逃跑的具體表現(xiàn)。有些司機雖然留在現(xiàn)場,但后來送傷者去醫(yī)院后逃跑,或者在交警處理時逃跑。這些行為都符合逃逸的認定標準。
三、常見的處罰誤區(qū)
很多人以為只有逃離現(xiàn)場才算逃逸,這是錯誤的認識?,F(xiàn)實中存在三種特殊情形:第一種是司機在事故現(xiàn)場停留,但拒絕配合調查;第二種是司機將傷者送到醫(yī)院后消失;第三種是司機接受調查期間逃跑。這些情況都會被認定為逃逸。
還有人對處罰力度存在誤解。有人認為只要賠錢就不用坐牢,實際上造成重大后果的必須承擔刑事責任。有人以為私下和解就能逃避處罰,但法律明確規(guī)定逃逸行為必須追究責任。
四、不同后果的認定標準
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情況最嚴重。如果司機在事故后沒有立即施救導致傷者死亡,可能面臨七年以上刑期。死亡一人且負主要責任就構成犯罪,死亡三人以上負同等責任也構成犯罪。
財產損失認定有明確標準。造成公共財產或他人財產損失達到30萬元且無力賠償,就達到立案標準。這個數(shù)額會根據(jù)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調整,具體以當?shù)厮痉C關解釋為準。
五、遇到事故的正確處理方式
發(fā)生事故后要立即采取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停車保護現(xiàn)場,第二步是撥打急救電話救治傷者,第三步是報警等候處理。這三個步驟能有效避免被認定為逃逸。
司機要注意保留五個證據(jù):現(xiàn)場照片、行車記錄儀視頻、目擊者聯(lián)系方式、醫(yī)療記錄、交警出具的事故認定書。這些證據(jù)對后續(xù)責任認定有重要作用。
遇到特殊情況要采取對應措施。如果傷者家屬情緒激動,應通過警方溝通。車輛妨礙交通時,要在標記位置后移車。自己受傷需就醫(yī)時,要委托他人代為報案。
典型案例顯示,主動報警的司機往往獲得從輕處理。去年某市案例中,司機張某撞人后立即報警施救,最終獲得緩刑。而逃逸的李某同樣事故后果,被判實刑三年。這兩個案例說明正確處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