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冤假錯案的申訴問題,實際上是指審判監(jiān)督程序,又稱“再審程序”。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fā)現(xiàn)確有錯誤,依職權提起再行審理的特殊訴訟程序。目的在于對已生效而確實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通過再次審理并作出裁判予以糾正。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那么怎樣才能推翻冤假錯案呢?根據(jù)《刑訴法》規(guī)定,如果案件中存在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有新的證據(jù)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或者據(jù)以定罪量刑的證據(jù)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的;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jù)之間存在矛盾的等重大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如果經(jīng)過審理確實能夠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不清或者證據(jù)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撤銷原判決、裁定,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即推翻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了冤假錯案。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一)有新的證據(jù)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二)據(jù)以定罪量刑的證據(jù)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jù)之間存在矛盾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冤假錯案是怎樣造成的?冤假錯案促成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的原因有很多種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基本有因為一些人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的包庇使用一些虛假證據(jù)或者無中生有而造成冤案,還有就是調(diào)查不仔細因為某方面的疏忽法院法官造成錯判。總之為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了避免造成冤假錯案,執(zhí)法人一定要謹慎嚴明查清楚后再立案,避免一些非法分子鉆了空子。
中國的“十大冤假錯案”都有哪些?根據(jù)記載可知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中國歷史十大冤案有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浮尸案、兔死狗烹案、車裂案、聰明誤、無兵造反案、“憂憤悲歌”案、“莫須有”案、“謀逆”案、反間計案、“百日維新”案。
下面介紹較為出名的一案——浮尸案:
中國歷史上最為剛烈的大丈夫當數(shù)伍子胥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楚平王要殺伍奢,又擔心他兩個兒子回來報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
哥哥伍尚說,父親召我,若求生不往,為天下恥笑,弟弟伍員說,俱死無益,不如奔他國,借力雪恥,伍奢與伍尚俱被殺,伍員四處逃亡,民間對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輿論導致的冤假錯案 了“伍子胥過韶關,一夜白了頭”的傳說;
伍子胥后來逃到吳國,他胸中始終回蕩一股憤懣之氣,與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相比,吳國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國,《戰(zhàn)國策》的作者甚至不屑于提到他,伍子胥來到吳國,掀開了吳國歷史最輝煌的一頁,一個弱國,因為一個人的到來而振興;
吳王闔廬,重用伍子胥,國家日趨富強,“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楚國是七國中綜合國力強盛的大國,吳楚交兵,吳兵攻入楚國國都,幾乎滅了楚國,這是楚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葉,吳國向南制服了越國,向北伐齊,大敗齊兵,威震天下;
吳國攻破楚國國都,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顧君臣父子之倫理,毅然逃亡,歷盡艱險,最終掘墓鞭尸,報仇雪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吳國的輝煌,僅是曇花一現(xiàn)。闔廬的兒子夫差當政后,重用奸臣伯否,疏遠伍子胥,其時越王句踐正在臥薪嘗膽,一心滅吳,吳國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銳地感覺到即將發(fā)生的亡國之禍,數(shù)次進諫,“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后必悔之?!狈虿畈宦?,偏信奸臣伯否的讒言,竟然賜刀令伍子胥自剄;
剛烈的伍子胥,刎頸之前,對其舍人說,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懸在吳東門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經(jīng)此門滅吳的,夫差得知此話大怒,令人用馬革裹伍子胥之尸,浮尸江上,臥薪嘗膽的句踐果然滅了吳國,夫差臨死時“掩其面”說:“吾無面以見子胥也”;
吳國人可憐伍子胥之剛烈,為他立祠於太湖邊的一個山上,命此山為胥山,一個人的到來可以興國,一個人之死可以亡國,這就是伍子胥的故事。
來源:個人圖書館。
參考資料
個人圖書館.個人圖書館[引用時間20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