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加拿大核泄漏
【 責 任 】
人類心中有一種美好1951加拿大核泄漏 的東西1951加拿大核泄漏 ,它讓這個本來陰晦的世界充滿陽光1951加拿大核泄漏 ,這就是心靈中持守的那一份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一、主題解讀
對責任的理解通??梢苑譃閮蓚€意義。一是指社會道德上1951加拿大核泄漏 ,個體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后果或強制性義務。責任意識,是“想干事”;責任能力,是“能干事”;責任行為,是“真干事”;責任制度,是“可干事”;責任成果,是“干成事”。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
二、相關素材
(一)名言警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櫻孜?/p>
鞠躬盡瘁,死而后己?!T葛亮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梁啟超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蟹?bull;托爾斯泰
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R克思
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劉易斯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簡⒊?/p>
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辦法?!?/p>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璧?/p>
我們不是為自己而生,我們的國家賦予我們應盡的責任?!魅_
(二)名人案例
【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有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精神,一個重要的體現(xiàn)就是他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有一次,他看到一個護士給傷員換藥,發(fā)現(xiàn)藥瓶里裝的藥與藥瓶上標簽名稱不一致,白求恩嚴肅地批評了那個小護士,并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標簽刮掉。他說:“我們要對同志負責,以后不允許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卑浊蠖鞑粌H用高超的醫(yī)術救治傷員,他還主動提出,要辦一所模范醫(yī)院。并親自編寫教材,制作醫(yī)療器械,為八路軍培訓了大批的醫(yī)務人員。這也體現(xiàn)了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
【茍曉超】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永安壩村小學24歲的教師茍曉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樓教室里。突然,整棟教學樓開始晃動、顫抖。他本能地大喊:“同學們,趕快跑1951加拿大核泄漏 !”他沖到陽臺上,大聲呼叫其他班的老師和學生。大部分學生從午睡之中被突然驚醒后,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茍曉超一邊喊“快跑,危險,快,快”,一邊迅速抱起一名學生往樓下沖。到了樓下,來不及喘一口氣,立即返身沖上三樓。他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沖去。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頂樓轟然倒塌,茍曉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磚塊砸斷雙腿,胸部也受到了重傷,倒在血泊之中。
【魯迅】魯迅之前是在日本學醫(yī)的,后來魯迅感到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的重要性,便毅然棄醫(yī)從文,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zhàn)斗武器。他拯救了中國,拯救了中國人民的思想。這就是魯迅的付出與收獲。他所承擔的責任真的很大,它關系到國家,并不是一般人能承擔的。
【華盛頓】華盛頓是美國的第一屆總統(tǒng)。有一次,一個重要的官職空著,有兩個人申請擔任:一個是華盛頓最親密的朋友,能力平平;另一個是華盛頓的政敵,工作能力較強。華盛頓說:“個人的私情,在這種場合下不應深入思考,更不應該支配我處理公事的行為;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忘記了我是華盛頓,只記得我是美國總統(tǒng),我不能感情用事,對選人的事情偏私。我只能站在總統(tǒng)的立場上,為國家的利益著想,公平地選擇一位能力強的人才?!弊詈笏瘟苏场?/p>
【黃志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公交司機黃志全像往常一樣,駕駛著公交車,行駛在熟悉的線路上。突然,他感到胸口一陣劇痛,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瞬間臉色蒼白。一車乘客并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險,此時的黃志全已意識模糊,但他強忍劇痛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用最后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將發(fā)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之后黃志全趴在方向盤上再也沒有醒來。
(三)關于責任的事例
1、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
一名公交車司機行車途中突發(fā)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里,做了三件事:
一是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
二是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
三是將發(fā)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這三件事,安詳?shù)嘏吭诜较虮P上停止了呼吸。這名司機叫黃志全,所有的大連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2、歷經(jīng)80年的責任
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yè)主寄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xiàn)已超期服役,敬請業(yè)主注意。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不會有一個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筑設計事務所!
3、馬云有社會責任感
1995年杭州某電視臺做了個測試,到馬路上去撬下水道井蓋,看有沒有人會站出來制止,那天唯一一個站出來的就是淘寶教父馬云,當時他繞出老遠去找警察和幫手未果,,一腳踏在自行車上準備逃,一邊嚇止他們。——所以成功并非偶然,或許十幾年前對社會的責任感就是之后的成功關鍵。
4、吉米•卡特勇闖核電站
1951年,加拿大某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反應堆已經(jīng)開始熔毀,不拆除將威脅上萬人的生命。美國一位年輕的少尉擔當此任,拆除共需四步,每步1分30秒,不容任何失誤,并且他受到的核輻射超過常人一年的總和。最后他成功了,而且活了下來,并成為了美國總統(tǒng),他就是吉米•卡特。
5、紀伯倫關于責任感的妙語
紀伯倫說:“工作是眼能看見的愛。倘若你不愛樂地卻厭惡地工作,即還不如撇下工作,坐在大殿的門邊,去乞那些喜樂地工作的人的周濟。倘若你無精打采地烤著面包,你烤成的面包是苦的,只能救半個人的饑餓?!?/p>
四(好句)
1.任何企業(yè)都存在于社會之中,都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都是社會的企業(yè)。社會是企業(yè)發(fā)展的舞臺。從法學角度看,企業(yè)也是社會公民,除了承擔“經(jīng)濟人”的角色外,還應承擔具有責任感的“社會人”角色,應該以符合商業(yè)倫理道德的行為積極回饋社會。
2.面對新形勢,企業(yè)必須更加主動積極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更好地凝聚員工力量,奮發(fā)有為、共克時艱,不斷樹立企業(yè)良好形象,為促進企業(yè)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助推我國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3.當前,在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jīng)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huán)境下,有必要營造有利于企業(yè)家施展才能的環(huán)境,進一步激活和發(fā)揮企業(yè)家精神,推動我國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4.助力精準扶貧,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將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參與鄉(xiāng)村振興;同時繼續(xù)聚焦主業(yè),加快發(fā)展,積蓄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更大能量。我們深信,企業(yè)只有發(fā)展好了,才更有能力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5.媒體社會責任是媒體必須擔負的公共職責,是媒體存在的社會依據(jù)。傳媒業(yè)從來都是在一個多因素的社會生態(tài)中發(fā)展,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同時也反作用于社會。
以上提供的作文素材怎么樣?社會責任素材寫作不用愁了吧~
歷史上的核電站危機1957 年9 月29 日:前蘇聯(lián)烏拉爾山中的秘密核工廠“車里雅賓斯克65 號”一個裝有核廢料的倉庫發(fā)生大爆炸1951加拿大核泄漏 ,迫使蘇聯(lián)當局緊急撤走當?shù)?1000 名居民。
1957 年10月7日:英國東北岸的溫德斯凱爾一個核反應堆發(fā)生火災,這次事故產(chǎn)生的放射性物質污染了英國全境,至少有 39 人患癌癥死亡。
1961年1月3日:美國愛荷華州一座實驗室里的核反應堆發(fā)生爆炸,當場炸死3名工人。
1967年夏天:前蘇聯(lián)“車里雅賓斯克 65 號”用于儲存核廢料的“卡拉察湖”干枯,結果風將許多放射性微粒子吹往各地,當局不得不撤走了9000 名居民。
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
在巴納貝利核實驗過程中,美國內華達州加卡平地地下一萬噸級當量核裝置發(fā)生爆炸,實驗之后,封閉表面軸的插栓失靈,導致放射性殘骸泄漏到空氣中?,F(xiàn)場的6名工作人員受到核輻射。
1971年11月9日:美國明尼蘇達州“北方州電力公司”的一座核反應堆的廢水儲存設施發(fā)生超庫存事件,結果導致5000 加侖放射性廢水流入密西西比河,其中一些水甚至流入圣保羅的城市飲水系統(tǒng)。
1979 年3月28日:美國三里島核反應堆因為機械故障和人為的失誤而使冷卻水和放射性顆粒外逸,但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1979 年8月7日:美國田納西州濃縮鈾外泄,結果導致1000 人受傷。
1986 年1月6 日:美國俄克拉荷馬一座核電站因錯誤加熱發(fā)生爆炸,結果造成一名工人死亡,100 人住院。
1986 年4月26 日: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fā)生大爆炸,其放射性云團直抵西歐,造成約八千人死于輻射導致的各種疾病。
4月26日凌晨,位于蘇聯(lián)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里處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fā)生猛烈爆炸,反應堆機房的建筑遭到毀壞,同時發(fā)生了火災,反應堆內的放射物質大量外泄,周圍環(huán)境受到嚴重污染,造成了核電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事故。
4月25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的工作人員違反操作規(guī)程連續(xù)切斷反應堆的電源,使主要冷卻系統(tǒng)停止工作。于是堆芯溫度迅速升高,造成氫氣過濃,以至26日凌晨發(fā)生猛烈爆炸,爆炸引起機房起火,濃煙使人呼吸困難,放射性物質不斷外溢。核電站所在地區(qū)有2.5萬居民,這些居民從 26日晨開始疏散,疏散共用了34個小時。
影響
核電站發(fā)生事故后,大量放射塵埃污染到北歐、東西歐部分國家,瑞典、丹麥、芬蘭以及歐洲共同體于4月29日向蘇聯(lián)提出強烈抗議。據(jù)蘇聯(lián)官方公布,這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20億盧布(約合29億美元),如果把蘇聯(lián)在旅游、外貿和農業(yè)方面的損失合在一起,可能達到數(shù)千億美元。同時,在核事故的危害下有33人死亡,300多人因受到嚴重輻射先后被送入醫(yī)院搶救,有更多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為了防止進一步的輻射,蘇聯(lián)將28萬多人疏散到了輻射區(qū)以外。
關于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相關的一組數(shù)字
10倍:綠色和平組織稱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危害被低估10倍1951加拿大核泄漏 ;
800年:專家稱消除切爾諾貝利核泄事故漏后遺癥需800年;
9.3萬人:20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數(shù)約為9.3萬人左右;
27萬人:27萬人因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癥,其中致死9.3萬人;
34萬人:核泄漏事故發(fā)生后,前蘇聯(lián)立即疏散了11萬多人,隨后數(shù)年,又從污染嚴重地區(qū)搬遷了23萬人,前后共疏散34萬余人;
20億人:建立在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成果上的報告說,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影響。
1993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爆炸
這起發(fā)生在西伯利亞托木斯克的核事故是硝酸清洗容器時發(fā)生爆炸導致的。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處理設施釋放出一個放射性氣體云。
1999年9月30日:東海村核事故
發(fā)生在東京東北部東海村鈾回收處理設施的核事故是日本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災難。事故發(fā)生時,工人們正在混合液體鈾。
歷史上的幾次核泄漏事件是什么史上十大核泄漏事件
1957年10月10日溫斯克爾大火
位于坎伯蘭郡附近的一個英國核反應堆石墨堆芯起火1951加拿大核泄漏 ,導致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外泄,釀成核災難。此次核災難是三英里島核電站事故發(fā)生前最為嚴重的反應堆事故。
1966年1月17日帕利馬雷斯氫彈事故
在西班牙海岸上空進行加油時,美國一架B-52轟炸機與KC-135加油飛機發(fā)生相撞。撞擊之后,加油機徹底毀壞,B-52轟炸機慘遭解體,所攜帶的4枚氫彈“逃離”破裂的機身。其中兩枚氫彈撞地時發(fā)生爆炸,致使490英畝(約合2平方公里)的區(qū)域被放射性钚污染。
1968年1月21日圖勒核事故
由于艙內起火,美國一架B-52轟炸機的機組人員被迫作出棄機決定。B-52轟炸機最后撞上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附近的海冰,導致所攜帶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積擴散。
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
在巴納貝利核實驗過程中,美國內華達州加卡平地地下一萬噸級當量核裝置發(fā)生爆炸,實驗之后,封閉表面軸的插栓失靈,導致放射性殘骸泄漏到空氣中?,F(xiàn)場6名工作人員受到核輻射。
1979年3月28日三英里島核電站事故
三英里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發(fā)生的放射性物質外泄事故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站事故,但此次事故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1985年8月10日K-431核潛艇事故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原海參崴)補充燃料過程中,E-2級K-431核潛艇發(fā)生爆炸,放射性氣云進入空中。共有10名水兵在這起核事故中喪命,另有49人遭受放射性損傷。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被稱之為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災難。1986年4月26日早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發(fā)生爆炸,更多爆炸隨即發(fā)生并引發(fā)大火,致使放射性塵降物進入空氣中。據(jù)悉,此次事故產(chǎn)生的放射性塵降物數(shù)量是在廣島投擲的原子彈所釋放的400倍1951加拿大核泄漏 ;27萬人因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癥,其中致死9.3萬人;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成果上的報告說,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影響。專家稱消除切爾諾貝利核泄事故漏后遺癥需800年。
1987年9月13日戈亞尼亞核事故
在巴西的戈亞尼亞,一名垃圾場工人撬開了一個廢棄的放療機,并拆掉了一小塊高放射性的氯化銫,災難就此降臨到這座城市,當時共有超過240人受到核輻射。由于被放射性材料的亮綠色蒙騙,孩子們用手接觸并涂抹在皮膚上,導致幾個街區(qū)污染,最后不得不拆除。
1993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爆炸
這起發(fā)生在西伯利亞托木斯克的核事故是由硝酸清洗容器時發(fā)生爆炸導致的。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處理設施釋放出一個放射性氣體云。由于事故使處理設備和建筑物損壞,放射性核素(包括钚-239)釋出,格魯吉夫卡村和連接薩木斯與托木斯克的部分干道受到放射性污染。盡管污染程度較低,但給建筑物和道路去污很費力。
1999年9月30日東海村核事故
發(fā)生在東京東北部東海村鈾回收處理設施的核事故是當時日本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災難。本次事故導致兩名JCO公司的員工身亡,數(shù)百人受到核輻射。
有史以來世界上核事故一共發(fā)生過多少次?較大的有3次。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美國三厘島核泄漏事故,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
國際原子能機構于1990年制定1951加拿大核泄漏 了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最低為0級,最高為7級,每級之間造成的影響成對數(shù)增長,大約相差10倍。4級以上的核事件被稱為核事故,目前國際上發(fā)生的核事故主要有13起,其中4級事故6起,5級事故5起,6級事故1起,7級事故1起。每一起事故都是沉甸甸的教訓,也為核能安全利用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1]。
4級事故——場外無顯著風險
對環(huán)境和人的影響1951加拿大核泄漏 :釋放的少量放射性物質并不需要采取對當?shù)厥澄锏南薅ù胧辽?人死于輻射。
對反應堆的影響1951加拿大核泄漏 :燃料棒熔化或損壞,釋放了0.1%的堆芯物質,一個裝置中泄露了相當數(shù)量的放射性物質,顯著提高了民眾受輻射的幾率。
案例:
●1955年-1979年 英國溫茨凱爾共發(fā)生5起4級放射性物質泄露事故[2]。其中,有2起是從核電站的一個建筑向另一個建筑轉移的過程中泄露的1951加拿大核泄漏 ;有2起是從核電站的建筑堆(stack)泄露的;有1起是由核電站一個建筑的容器中,由于放熱反應而泄露的。這些事故雖不是同一時段發(fā)生,但一般都概括為該核電站的1綜4級事故。
●1961年1月,美軍的一個實驗型反應堆發(fā)生蒸汽爆炸并熔毀,造成3名操作員死亡。這是美國境內發(fā)生的唯一一起致死(fatal)核事故。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碘元素主要散布在愛達荷州的沙漠中,因此危害不大。[3]事故的原因是用于吸收中子的控制棒存在設計缺陷,在啟動核電站時,突然拔出控制棒導致功率驟增。后來的設計吸取的事故的經(jīng)驗,被稱為“卡棒準則”("one stuck rod" criterion)。
●1969年10月,法國圣洛朗核電站的一個氣冷堆中,有50kg的鈾燃料熔化。1980年3月,該電站的反應堆由于石墨退火(annealing)導致反應堆部分熔化,但沒有造成放射性物質泄露[4]。這是以核電為主要發(fā)電方式的法國到目前為止最嚴重的一起事故。
●1983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麗絲的RA-2反應堆重新布置燃料棒時發(fā)生臨界事故,造成1死2傷[5]。
●1977年2月,前捷克斯洛伐克的Bohunice核電站中,由于設計缺陷,以及工人沒有移除新燃料棒上的防潮包裝,導致冷卻異常,反應堆過熱,冷卻回路損壞。拆除設備和去污工作要到2033年才能結束[6]。
●1999年9月,日本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JCO核燃料制備廠發(fā)生一起臨界事故 。有667人被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主要在3mSv到23mSv之間),3名受到嚴重輻射(3到17Sv之間)的工作人員有2人死亡。事故的原因是工人往一個并非用于容納硝酸鈾酰溶液的容器中加入了過多的鈾,超過臨界質量后,引發(fā)了臨界反應。溶液中的水作為中子減速劑,助長了反應的發(fā)生。1天后工人排干了水,并加入了硼酸,停止了臨界反應。事故的原因被定性為“人為失誤和嚴重違反安全章程”[7]。
5級事故——具有場外風險
對環(huán)境和人的影響:釋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需要采取對當?shù)厥澄锏南薅ù胧?,幾個人死于輻射。
對反應堆的影響:堆芯嚴重損壞,一個裝置泄露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顯著提高了民眾受輻射的幾率;可以由臨界事故或火災引發(fā)。
●1957年10月,英國溫茨凱爾1號反應堆發(fā)生火災,釋放了大量放射性元素,隨后周邊500平方公里地區(qū)1個月內出產(chǎn)的牛奶被銷毀。此次事件中,參與清理工作的人員受到的輻射劑量最大,但2000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沒有發(fā)現(xiàn)其長期健康受到了損害[8]。事故造成的原因是人員誤操作導致150根工藝管熔化,反應堆石墨起火,持續(xù)了3天[9]。
●1979年3月,美國三哩島核電站2號機組發(fā)生嚴重的失水事故,堆芯部分熔化,放射性物質釋放到了安全殼中。由于安全殼良好的發(fā)揮了功能,事故并沒有造成太嚴重的輻射,周圍80km的200萬居民中,平均每人增加的劑量還不如帶一年夜光表或看一年彩電的。但美國國家核管會由于缺乏經(jīng)驗,錯誤地發(fā)出撤離警告,導致8萬人驚慌撤離的混亂中,有3人被擠死。
●事故的原因是機械設備故障和人員連續(xù)誤操作,同時也跟控制室指示器的界面設計缺陷有關。這次事故導致對主控制室、運行規(guī)章和人員培訓進行了重大改進,對嚴重事故分析及應急對策高度重視,從而提高了核電站運行的安全性[10][11]。
●1952年12月,加拿大恰克河的一個反應堆由于機械故障和人員失誤,導致功率驟增,發(fā)生氫氣爆炸,堆芯損毀。監(jiān)測結果表明事故沒有造成放射性污染,也沒有造成間接財產(chǎn)和人員傷害[12]。
●1987年9月,巴西戈亞尼亞某放療機構將裝有銫-137的放療機廢棄,但未將放射源取出,后被人偷走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廢金屬商將容器打開,使粉末狀的放射性物質散落,由于其顏色鮮艷好看,使許多人將其裝入衣袋、放在床或涂在身上。這次事故造成7個主要污染區(qū)和85間房屋受到污染,查出121人體內受到銫-137污染,4人死亡[9]。
●2011年3月,由于9級地震引發(fā)的海嘯,沖毀了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備用冷卻柴油發(fā)電機,導致反應堆過熱,發(fā)生了反射性物質泄漏和多次爆炸,目前此次事故被暫定為5級。
6級事故——重大事故
對環(huán)境和人的影響:泄露了相當數(shù)量的放射性物質,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來挽救各種損失。
●1957年9月,位于前蘇聯(lián)烏拉爾南部的克什特姆鎮(zhèn)附近的放射性廢物儲物罐的冷卻系統(tǒng)失靈,液體廢物逐漸變干,剩下的硝酸銨和醋酸鹽發(fā)生了劇烈爆炸,1米厚的混凝土頂蓋被炸開,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泄,波及面積達2萬多平方千米。這次事故僅次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1周后約1萬名群眾被疏散,他們并不清楚疏散原因。直到1990年前蘇聯(lián)政府才將此次事故的文件解密[9][13]。
7級——特大事故
對環(huán)境和人的影響:泄露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造成廣泛的健康和環(huán)境影響,需要采取計劃的和進一步措施。
●1986年4月,前蘇聯(lián)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發(fā)生爆炸。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核事故。周邊地區(qū)共有約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受了嚴重污染。確診為不同程度急性放射病者134人,有28人在數(shù)周內死亡,另有2人死于化學爆炸和燒傷,有14人在10年內死亡。聯(lián)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在研究和分析大量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除受照兒童可觀察到甲狀腺癌增加外,在切爾諾貝利13年后沒有發(fā)現(xiàn)與電離輻射相關的主要公眾健康影響。沒有觀察到與電離輻射可能有關的總的癌發(fā)生率或死亡率的增加;甚至在事故清理工作人員或兒童中,作為輻射照射最靈敏的指標之一的白血病也沒有增高。在與電離輻射相關的其他的非腫瘤疾病(軀體的或神經(jīng)性的)方面,沒有增加的科學證據(jù)[10]?!?/p>歷史上共有幾次核電站事故?原因是什么?
17次。
一、1979年3月28日三英里島核電站事故。
三英里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發(fā)生的放射性物質外泄事故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站事故1951加拿大核泄漏 ,盡管此次事故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二、1966年1月17日帕利馬雷斯氫彈事故。
在西班牙海岸上空進行加油時1951加拿大核泄漏 ,美國一架B-52轟炸機與KC-135加油飛機發(fā)生相撞。撞擊之后,加油機徹底毀壞,B-52轟炸機慘遭解體,所攜帶的4 枚氫彈“逃離”破裂的機身。
其中兩枚氫彈的“非核武器”撞地時發(fā)生爆炸,致使490英畝(約合2平方公里)的區(qū)域被放射性钚污染。搜尋人員在地中海發(fā)現(xiàn)了其中一個裝置。
三、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被稱之為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災難。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蘇聯(lián)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里處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發(fā)生爆炸,更多爆炸隨即發(fā)生并引發(fā)大火,致使放射性塵降物進入空氣中。
據(jù)悉,此次事故產(chǎn)生的放射性塵降物數(shù)量是在廣島投擲的原子彈所釋放的400倍。
四、1968年1月21日圖勒核事故。
由于艙內起火,美國一架B-52轟炸機的機組人員被迫作出棄機決定,在此之前,1951加拿大核泄漏 他們本可以進行緊急迫降。B-52轟炸機最后撞上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附近的海冰,導致所攜帶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積擴散。
五、1957年10月10日溫斯克爾大火。
位于坎伯蘭郡附近的一個英國核反應堆石墨堆芯起火釀成核災難。大火導致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外泄。此次核災難是三英里島核電站事故發(fā)生前最為嚴重的反應堆事故。
六、1987年9月13日戈亞尼亞核事故。
在巴西的戈亞尼亞,一名垃圾場工人撬開了一個廢棄的放療機,并拆掉了一小塊高放射性的氯化銫,災難就此降臨到這座城市,當時共有超過240人受到核輻射。由于被放射性材料的亮綠色蒙騙,孩子們用手接觸并涂抹在皮膚上,導致幾個街區(qū)污染,不得不拆除。
七、1993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爆炸。
這起發(fā)生在西伯利亞托木斯克的核事故是由硝酸清洗容器時發(fā)生爆炸導致的。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處理設施釋放出一個放射性氣體云。
八、1985年8月10日K-431核潛艇事故。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K-431核潛艇)補充燃料過程中,E-2級K-431核潛艇發(fā)生爆炸,放射性氣云進入空中。10名水兵在這起核事故中喪命,另有49人遭受放射性損傷。
九、1999年9月30日東海村核事故。
發(fā)生在東京東北部東海村鈾回收處理設施的核事故是日本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災難。事故發(fā)生時,工人們正在混合液體鈾。
十、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
在巴納貝利核實驗過程中,美國內華達州加卡平地地下一萬噸級當量核裝置發(fā)生爆炸,實驗之后,封閉表面軸的插栓失靈,導致放射性殘骸泄漏到空氣中?,F(xiàn)場的6名工作人員受到核輻射。
十一、1988年1月6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一座核電站,由于對核材料筒加熱不當引起爆炸,造成1名工人死亡,100人受傷。
十二、1992年11月,法國發(fā)生了最嚴重的核事故1951加拿大核泄漏 :三名工作人員未穿防護服進入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后受到污染。
十三、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間核電站共發(fā)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十四、2003年12月29日,韓國榮光核電廠5號機組發(fā)生核泄漏事故。
十五、2004年8月9日,日本中部福井縣美濱核電站再次發(fā)生蒸汽泄漏事故,導致4人死亡,7人受傷。
十六、2005年5月,英國塞拉菲爾德核電站的熱氧再處理電廠因發(fā)生放射性液體泄漏事件被迫關閉。
十七、2011年3月12日,日本9級地震后,導致的日本福島縣第一和第二核電站發(fā)生安全事故。
擴展資料:
核事故:
一般來說,在核設施(例如核電廠)內發(fā)生了意外情況,造成放射性物質外泄,致使工作人員和公眾受超過或相當于規(guī)定限值的照射,則稱為核事故。顯然,核事故的嚴重程度可以有一個很大的范圍,為了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標準,國際上把核設施內發(fā)生的有安全意義的事件分為七個等級。
由表可以看出,只有4-7級才稱為“事故”。5級以上的事故需要實施場外應急計劃,這種事故世界上共發(fā)生過四次, 即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事故、英國溫茨凱爾事故,美國三里島事故和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lián)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大起火,并發(fā)生化學爆炸(并非核爆炸)。爆炸釋放量相當于堆內約3%~4%的核燃料。
事故當時有2人被炸死,1人死于心臟病,救火中有29人受輻射損傷,其中28人因患急性放射性病致死。事故后周圍30公里范圍內撤離了21萬居民。
事實上,這是一次嚴重的人為責任事故,當時研究人員在做一次安全實驗,切斷了反應堆所有的安全措施,卻又啟動了反應堆,這個實驗方案嚴重違反了安全規(guī)程,這是事故的人為原因。
事故的技術原因是前蘇聯(lián)開發(fā)的這種石墨水冷堆具有較大的缺陷,它有一段正溫度系數(shù)的正反饋工作區(qū),這在反應堆的設計上是不能允許的,另外,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沒有絕大多數(shù)核電站具有的安全殼。
1979年3月38日清晨,美國建在賓夕法尼亞洲哈里斯堡東南16公里的三哩島核電站,第二號反應堆發(fā)生了一起嚴重的失水事故,反應堆的堆芯部分熔化,大部分燃料元件損壞或熔化,放射性裂變產(chǎn)物泄漏到安全殼內,但并未外泄,對環(huán)境造成了輕微影響。
由于事發(fā)地為美國,這次事故引起了極為強烈的反響,但其本身危害并不大,核電站內的118名職工無一傷亡,只有三人受到略高于季度允許劑量的照射,其余都在職業(yè)控制劑量以內。
外泄的放射性物質也更少,方圓80公里的200萬居民中,平均每人所受的放射性劑量還不如帶一年夜光表或看一年彩電所受的劑量。三哩島核事故是迄今壓水堆核電廠發(fā)生的最嚴重的事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核事故
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哪些核泄漏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40分,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機組反應堆發(fā)生強烈爆炸,現(xiàn)場火焰高達30多米。盡管前蘇聯(lián)空軍及時出動飛機投下5000多噸含鉛、硼的沙袋,封住了反應堆,但還是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次事故,是核電發(fā)展史上最嚴重的事故,人稱切爾諾貝利悲劇,也有人叫做“核災難”。這次事故造成31人死亡,13.5萬人被迫撤離,經(jīng)濟損失20億盧布。由于事故造成堆芯熔毀,石墨砌體燃燒,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泄,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在前蘇聯(lián)境內,需要清除污染的有5000個居民點、6萬幢住宅和其他建筑物以及大片森林、田地。在前蘇聯(lián)國境外,因事故后的4月27、28日刮東南風,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和波蘭首當其沖1951加拿大核泄漏 ;后來刮北風,放射性煙云吹向歐洲南部。
1987年9月底,在巴西的戈亞斯州首府戈亞尼亞市,有兩個青年人揀去了戈亞斯州1984年廢棄的一個盛有放射性同位素銫-137的圓罐,并當作廢鐵賣給一家工廠。工廠的工人把這個圓罐砸壞,里面的放射性性質泄漏出來,使50人受到放射性輻射。這也是一起核污染事故。
美國在1970年以前發(fā)生的各種核事故共285例,其中60%是管理不善造成的。1979年3月28日發(fā)生的震驚世界的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主要原因是人為的操作錯誤1951加拿大核泄漏 ;切爾諾貝利事故也主要是有關人員玩忽職守、違反工藝規(guī)程造成的。所以說,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當今世界能源短缺,核電已與水電、火電并列為電力工業(yè)三大支柱。核電的發(fā)展不會因為存在風險而停止不前。1951加拿大核泄漏 我國正在有計劃地發(fā)展壓水堆核電站,壓水堆有三道安全屏障,能保證即使在事故情況下,放射性物質也不會嚴重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