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法律分析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1、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xiàn)持久的明顯的異常;
2、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
3、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顯得古怪、與眾不同;
4、在病態(tài)心理的支配下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5、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癥狀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法律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shù)額根據(jù)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jié)。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guī)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
嚴重精神損害有哪些情形嚴重精神損害有哪些情形?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的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可以認定為嚴重精神損害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
(一)受害人因侵權行為造成死亡、殘疾或者傷害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的;
(二)侵害其他人格、身份權益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造成社會不良影響,或者給受害人的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的;
(三)因為侵權人的行為使受害人遭受醫(yī)學上可證明的生理或精神損傷的。
精神損失怎么判定判定精神損害賠償是在堅持一定原則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的基礎上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依據(jù)具體的案件情況,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參照一定的標準使其賠償數(shù)額適當合理。
【法律分析】
法院根據(jù)以下五類進行精神損失的判定: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以及侵權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2、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3、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4、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5、最高賠償限額因素。精神損害賠償是對人的利益的更高意義上的保護和尊重。精神損失賠償范圍分為:1、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受到侵害時,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2、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其他人格權利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3、公民去世后,其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人格權利受到非法侵害,使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痛苦的,死者的近親屬也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4、監(jiān)護權受到侵害引起精神損害,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賠償精神損害。5、特定紀念物品遭受滅失或毀損引起精神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精神損害規(guī)定是什么最高法院精神損害規(guī)定如下:致人精神損害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的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應當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或者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一般在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賠償金總額的50%以下(包括本數(shù))酌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同時視案件具體情形,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或者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精神損害撫慰金一般應在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的人身自由賠償金、生命健康賠償金總額的50%以下(包括本數(shù))酌定(《意見》規(guī)定為35%以下),同時規(guī)定具有后果特別嚴重等特定情形可以在50%以上酌定。
法律依據(jù)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因人身權益或者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受到侵害,自然人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p>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非法使被監(jiān)護人脫離監(jiān)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jiān)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遺骨等受到侵害,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p>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 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民法典規(guī)定精神損害賠償需如何舉證精神損害賠償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的舉證方式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一般情況下?lián)p害達到十級以上(包括十級)傷殘就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當事人應當出具以下證據(jù):
(一)事故責任認定書;
(二)傷殘等級證明;
(三)證人證言等。
【法律依據(jù)】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并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嚴重精神損害標準和賠償額如何確定問題的探討從法律層面上講,侵權責任法是我國首部明確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桑摲ǖ诙l規(guī)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庇谑?,就產生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了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標準如何界定與把握,以及其精神損害賠償額又如何計算的問題。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 ;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shù)額協(xié)商不一致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賠償額。”有學者認為,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雖然是針對侵害人身權益造成的財產損失所作的規(guī)定,但對精神損失同樣也適用。實踐中,人民法院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的精神賠償額是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guī)定來計算的,即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根據(jù)以下因素確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jié);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侵權人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但這一司法解釋并沒有解決侵害人身權益而所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標準問題;同時,由于其精神損害賠償基本上是從侵權人的侵害程度和賠償能力這些因素來考慮賠償額,而對于被侵權人的精神傷害和心理痛苦考慮不夠,因此,其賠償額的因素確定是否科學、合理、平衡,值得我們認真探討與研究。 筆者認為,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的精神損害賠償,是從被侵權人所受的精神傷害、心理痛苦等方面來考慮的,因此,確定其嚴重精神損害之標準也應從被侵權人的精神損害程度、心理感受、精神狀態(tài)等因素方面來考慮;而其賠償額的確定則既要從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所造成的后果,侵權人獲利情況和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等因素進行考慮,還應充分考慮被侵權人精神所受傷害和心理所承受的痛苦這些因素。只有從侵權人和被侵權人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綜合考慮侵權方的賠償能力及被侵權人的精神損害程度,才能科學、合理、公平地撫慰被侵權人,以維護生命、人格的尊嚴。那么,被侵權人所受的精神傷害、心理痛苦又應從哪些方面、哪些因素考慮比較科學與合理呢?筆者認為,除了受害人傷殘等級這一可行、可操作的因素外,還可以從被害人的職業(yè)、年齡、家庭地位與作用以及被侵權人特定對象等方面來考慮。 一、以職業(yè)或身份來確定被侵權人的精神損害嚴重標準及賠償額。 職業(yè)是人在社會中基于生存、發(fā)展所從事的固定性、常規(guī)性的工作;身份是個人在社會中地位和價值的表現(xiàn),而職業(yè)往往也是身份的表現(xiàn)。如果某人的人身權益受侵害,且與其職業(yè)有密切聯(lián)系,自然對其職業(yè)或身份會有重大的影響。例如,以模特、演藝等為職業(yè)的人,其臉部被劃破與一般的老百姓相比較,其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顯然要比非模特、演藝等職業(yè)的人要大,因為,模特、演藝人員的形象是決定其職業(yè)生涯的關健性因素,縱使這種臉部被劃破不構成傷殘,但在認定其所受的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來講,是應當?shù)玫酱_認的。這就是因職業(yè)或身份不同而確定嚴重精神損害之標準的不同之所在。其他如從事足球職業(yè)人的腳受傷害導致其以后無法或難于從事足球運動;書法家、畫家的手受傷害導致其以后無法或難于從事書寫、繪畫等工作,其所受的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都是應當?shù)玫酱_認的。關于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額方面,如在同一地區(qū)、同一類型的侵權行為中,因職業(yè)或身份不同,但所受的傷害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額,例如在同一類型的交通事故中,面部受傷均構成8級傷殘的模特、公司員工等人,其賠償額是否一樣?筆者認為,在確認受到相同等級侵權如都構成8級傷殘的被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額方面,除了考慮實施侵權方的因素外,還應考慮被侵權人的職業(yè)或身份特點,不能簡單以傷殘等級來作為唯一的確定標準。 我們強調受害人的職業(yè)或身份特征不是為了強化職業(yè)或身份的等級與貴賤,而是為了更好地貼近實際,符合個性特點,以更好地保護公民個體的正當權益。 二、不同年齡的受侵害人遭受相同的侵害,其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及賠償額也應有所不同。 眾所周知,不同年齡的人具有不同的人生價值及生命意義;年齡差距越大,人生價值及生命意義之差距也會越大。一個年青者所遭受的侵害和一個年老者所遭受的侵害就被侵權人的精神損害程度相比較來講,肯定是不相同的,如果年青者和年老者兩者都死亡,則年青者之亡帶給其親屬的悲痛一般會比年老者之亡帶給其親屬的悲痛要多得多,其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也相應的要高得多、強烈得多。因為年青者因其生命的短逝而會令親人心理更加不平衡和更加悲痛;如果兩者都受到相同等級的傷害而活著,例如兩人在車禍中受傷都構成5級傷殘,那么,雖然兩者都痛苦,精神都受到傷害,但就年青者與年老者相比較而言,年青者因其后面的生命之路還長,但生存因傷殘出現(xiàn)障礙而承受的精神與心理痛苦要比年老者多得多,其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也相應的要高得多。就其賠償額來講,自然,確定年青者的被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額就應比年老的要多。筆者認為,在確定精神損害嚴重程度及賠償額中,年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越是年青、年幼者,其所受傷害給被侵權人所帶來的精神損害是巨大的,有時甚至是災難性的。所以,我們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方面必須充分考慮年齡這一因素。 三、受害人的家庭地位也應作為被侵權人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及賠償額考慮的因素。 被侵權人的嚴重精神損害要么是受害者本人,要么是受害者的近親屬。被侵權人系受害者的近親屬的,一般是受害者已死亡。但也有例外,如受害者年幼或受害者因受侵害而成植物人等。可不管怎么樣,受害人的家庭地位也應作為被侵權人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及賠償額考慮的因素,例如受害者系獨生子女或系家庭中經濟等方面的頂梁柱或者家庭中最有前途、最有出色的人,因其遭受的傷害給家庭、親人即被侵權人所帶來的精神損害、心理痛苦之嚴重程度是可想而知的,這種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及相應的精神損害賠償額應當有別于非獨生子女或一般的家庭成員。提出這一觀點的理由不是歧視其他家庭成員,而在于維護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而且更主要的是對家庭和社會有貢獻的人即家庭經濟等方面的頂梁柱者給予肯定。 四、對特定對象的被侵權人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及賠償額,人民法院也應予以關照和考慮。 特定對象的被侵權人是指侵權人所帶來的傷害即使不嚴重,也會給被侵權人帶來災難性影響的人。例如,依靠受害人贍養(yǎng)、撫養(yǎng)或照顧的老人、兒童、殘疾人,如果受害人死亡或構成傷殘,對這些被侵權人今后的生活或精神來講都是影響巨大的。我們在確定其精神損害嚴重程度及賠償額時應當考慮其因素,因為他們相對于普通人來講,其生存能力本來就有限、生活就有困難。其他如幼年喪失父母的兒童、中年喪失配偶的夫或妻,晚年喪失孩子的父母,其精神損害程度之高之強烈,是他人所難于比擬的,顯然,其精神賠償額的確定也應充分考慮其因素。因為,這些被侵權人所經受的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和痛苦,作為法官沒有理由對之冷漠與木然。 對特定對象的被侵權人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及賠償額的關照和考慮,有時會出現(xiàn)與上面所提及的年齡因素相重疊,為了公平,如果在確定賠償額時已考慮了一種因素,就不宜將兩種因素都考慮在內。 五、同命同價的死亡賠償金,其精神損害的賠償額是否一樣的問題。 多個受害人的親屬即多個被侵權人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個受害人死亡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其精神損害的賠償額是否一樣?對于這一問題應作具體分析,不宜一概而論。筆者認為,如果沒有前文所提及的被侵權人年齡、系特定對象以及受害人的家庭地位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講,其精神損害賠償額應當是一樣。因為立法所規(guī)定的可以同命同價的原則,不僅要體現(xiàn)在財產損失方面,而且也應體現(xiàn)在精神損害賠償額方面,如果沒有特殊或例外的情形,我們沒有理由對同一被侵權人所確定的精神損害的賠償額不一樣的。 總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二條所規(guī)定的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第二十條關于精神損害賠償額確定的參照原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為我們處理及確定被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額提供了法律依據(jù)。只要我們從侵權人和被侵權人兩方面綜合考慮問題,注重個案的特點及因素,就能達到公平、合理、公正的效果。